36氪2021年Q4財報:扭虧為盈,企服點評平臺月活環比大增72%,商業化前景可期
3月29日,美股上市公司36氪(證券代碼:KRKR)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。財報顯示,2021年四季度,成功扭虧為盈,實現8個季度以來首次季度盈利,36氪主要財務指標均超分析師平均預期,2021全年收入達3.16億元。
廣告業務、企業增值服務及訂閱服務是36氪的三大主營業務板塊。在企業增值服務板塊,2021年36氪主動縮減了毛利率較低的整合營銷業務,加大線上/線下活動以及咨詢服務的投入,同時積極孵化以“企服點評平臺”為抓手的平臺級企服產品,試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。
線上/線下活動方面,2021年36氪舉行的線上/線下活動同比大幅上升了,平均單場次收入達90萬元。公司突破了以往線下交付為主的形式,更常態化地利用視頻、直播等形式服務客戶。例如,2021年第四季度,36氪以“硬核時代”為主題舉行的WISE大會,在舉辦線下高質量峰會的同時與抖音跨界合作進行線上預熱、直播及二次創作分發,最終2021年WISE大會收入創下新高,全平臺曝光量超13億次。
同時,咨詢服務作為企業增值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,報告期內也在持續發力。36氪研究院持續產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,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,2021年36氪研究院加入算術研究聯盟,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研究能力的權威性。
在企業增值服務板塊,2021年36氪最重磅的動作是推出“企服點評平臺”。該平臺瞄準的是萬億級B端決策市場,致力于搭建起中國最專業的企業級軟件和服務選型平臺,通過收錄來自真實用戶的企服軟件使用評價,幫助買方打破信息差,客觀了解產品真正的業務表現。同時,企服廠商也能根據用戶聲音,有針對性地迭代產品,發掘潛在客戶需求及銷售線索。
在推出不到一年的時間里,36氪企服點評平臺已獲得了較優的運營效果。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,平臺已累積收錄了近6000款軟件,環比上升13%;月活用戶近60萬,環比上升72%;累積評論近2萬,環比提升超400%。
根據規劃,2022年36氪企服點評平臺將會逐步開始商業化試水,通過銷售線索信息,咨詢服務以及品牌營銷等舉措展開商業化變現,屆時將成為公司新的創收來源。
從投資價值來看,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概股在2021年大都經歷了深度調整,目前公司的總市值僅有2.6億元,與2021年末的現金余額相當,同時,相較于行業平均的近7倍,公司的PS倍數僅為0.81,考慮到目前向好的業績增長預期,公司估值明顯被低估,未來存在較強的估值修復動能。根據國際投行Needham的目標價格6美元以及國內知名券商申萬宏源最新的目標價格2.63美元來看,相信股價未來將會有著3-6倍的上升空間。
36氪CEO、董事會聯席主席馮大剛表示:“2021年,36氪作為服務新經濟領域的卓越品牌及開創性平臺,進一步鞏固了行業領先地位,并在內容、產品、平臺、影響力以及商業變現等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和突破。2021財年公司三大主營業務均取得可比口徑下的大幅增長,各主要財務指標均超分析師平均預期,并在第四季度扭虧為贏,實現1542萬元凈利潤以及正向營運現金流。此外,創新業務“36氪企服點評”的各項運營指標繼續取得迅猛增長并初步試水商業化,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已初具雛形。展望2022年,隨著產業升級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潮的來臨,以及新消費、硬科技、專精特新和雙碳經濟等行業的崛起,36氪必將抓住機遇,打造更加完善的產品和服務體系,從而實現更快速和更高質的業務增長。我們預計,在疫情逐步可控,宏觀經濟保持穩定的情況下,公司在2022年將繼續實現大幅的收入增長,并實現2022全年盈利。我們相信這將是對36氪業務基本面的一次重塑,促使市場對36氪的估值邏輯重新認知,從而迎來公司價值的拐點,為社會和廣大股東帶來長期可持續的價值。”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責任編輯:孫知兵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如有問題,請聯系我們!
- 36氪2021年Q4財報:扭虧為盈,企服點評平臺2022-03-30
- 君智戰略方程在動態中把握戰略規律2022-03-30
- 養老理財試點擴圍,光大理財準備就緒!2022-03-30
- 2022春季“仲景健康節”攜《醫圣》助力春季2022-03-30
- 巴西3月工業信心指數連續第8個月下降2022-03-30
- 樂劃鎖屏“屏上看展·藝術館”:升級藝術領2022-03-30
- 紅黃藍召開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“十四五”研2022-03-30
- 紅布林《2021下半年二手時尚消費榜》發布,2022-03-30
- 造優質產品樹百年品牌 魯彼特私人定制滿足2022-03-30
- 瑞銀證券推出境內家族信托信息資訊服務2022-03-30
- 【環球財經】東京股市明顯下跌2022-03-30
- 上海銀行加大減費讓利力度 全力抗疫情助企2022-03-30
- “后移動時代”消費電子尋找新增長點 歌爾2022-03-30
- 興瑞科技2021年營收增長20% 新能源汽車電2022-03-30
- 中泰證券2021年利潤總額近43億元 多項業務2022-03-30
- 京東方1.81億投資成立新公司 經營范圍含物2022-03-30
- 上市以來首虧,呷哺呷哺一年“涮”掉了近32022-03-30
- 德商產投服務2021年總收益同比增長98% 毛2022-03-30
- 燦銳科普丨機器視覺發展簡史2022-03-30
- 燦銳科普機器視覺在制造業中的5個常見應用2022-03-30
- 生活離不開食物、空氣和水,就像廚房離不開2022-03-30
- 智利央行宣布再次加息2022-03-30
- 印度央行擬于4月26日開展50億美元掉期操作2022-03-30
- 人民銀行駐滬金融基礎設施機構:確保金融服2022-03-30
- 央行公開市場四日內合計凈投放4500億元,大2022-03-30
- 燦銳科普丨如何為工業相機選擇合適的鏡頭?2022-03-30
- 云頂新耀-B(1952.HK)漲13.66%報24.55港元 2022-03-30
- 信達生物漲5.6%報30.15港元 總市值442億港元2022-03-30
- 海螺環保(00586.HK)上市首日飆升近40%報13.2022-03-30
- 康寧杰瑞制藥-B(9966.HK)漲8.89%報8.62港元2022-03-30
精彩推薦
- 巴西3月工業信心指數連續第8個月下降
- 上市以來首虧,呷哺呷哺一年“涮”掉了...
- 德商產投服務2021年總收益同比增長98% ...
- 智利央行宣布再次加息
- 印度央行擬于4月26日開展50億美元掉期操作
- 人民銀行駐滬金融基礎設施機構:確保金...
- 央行公開市場四日內合計凈投放4500億元...
- 金科服務發布2021業績:營收利潤增長均超70%
- 騰盛博藥與國藥達成合作 股價暴漲近兩成
- 碧桂園2021年業績:穩銷售、強回款 在手...
- 綠地集團與新加坡交易所進行跨境碳信用交易
- 恒大汽車推預售廣告,恒馳5真的來了?
- 碧桂園:2021年歸母凈利潤269.3億
- 碧桂園服務織網與并購補短板 | 財報深響⑩
- IMK降低對德國經濟的增長預期